Search


胡晴舫《無名者》書評|無名,但真實
撰文:陳冠良

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胡晴舫《無名者》書評|無名,但真實
撰文:陳冠良

「我們畢竟活著,而活著,能夠假裝麻木而以為堅強;保持距離而以為無傷?」

「如果我真能用一句話改變這個世界,我毫不遲疑立刻就會說了。」

快樂的時候,她很純粹但不天真;悲傷了,她便去尋找光的所在。感性的時候,她在理性的引導下追隨那些美好的;憤怒了,她就去探掘那腐爛的核心。

現場裡,事件外,她慣於遊走於中間地帶。她相信價值,但不偏袒價值。在她的述說裡,正邪彼此鏡像,善惡不僅僅是絕對的黑與白。一如她寫下的:無論活在哪個時代,生命從來不曾簡單。

最初,她是旅人胡晴舫,如今,她是無名者胡晴舫。所以她說「我以一張平庸的臉孔,活在一個庸俗的時代。這是科技最新的時候,也是人性最舊的時候。」她很清楚身在這枚地球上、世界的鏈結裡,包括她,我們都是一樣的,無差別的。任何發生乃至於怎麼遭遇,就像海洋無邊無際的波瀾,一陣推遠一陣,沒有止境,誰也閃避不了。昨日遠方的血,就是今日內心的痛。我們依然獨處,卻不能再獨善其身,故作盲目。

我們都是人,究竟不會沒有關係。

關係,不論是真實的人際連結,或虛擬的社群互動,關係都是成就的基本。人與人、與物、與城市、與文學……與各樣種種,都是關係。關係,好的壞的關係,讓一切運轉,包括歷史。一篇篇溫熱的文字,可能有些批判,卻不純然是控訴指責;她不檢討,只檢視。看看那些過去的發生、遇見的人與親歷的事,他人的生死與自己的日子,有什麼樣好像不同又多麼類似的寂寞、失落與牽絆。

她的關懷並非憐憫,她的不平裡有寬容,所以文學成為了她(人類)的救贖。我想,就像沒有浪漫,愛情便少了一點滋味(胡晴舫:「人們痛恨我寫什麼都用愛情比喻⋯⋯」),沒有慈悲,該如何靠近文學、深情於文學。作為一個寫作者與觀察者,不忍,必定是她雙手裡的矛與盾,刺探外面的霧障,同時抵禦自己的軟弱。

「城市的人群,看似無名,但每扇窗子後面都是真實的人。當我們學會幫對方恢復人性的同時,我們也將恢復自己的人性。為了認出自己的臉孔,我們必先認出彼此的臉孔。」
我們或許無名,但畢竟不能也不會無情。
我們不能無情,因為我們是個體,也是群體的一部份。我們不會無情,因為我們也許會憎惡別人,卻至少不會忘記可憐自己。

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事物物,和所謂的議題,值得被質疑。然而,更該被釐清的,恐怕是我們自己。道德與正義、自由與獨立、政治與仇恨、安定與流離、生與死……有太多的命題,太多的對立與衝突,人非草木,不是一場野風吹蔫了,就棄了算了。我們畢竟活著,而活著,能夠假裝麻木而以為堅強;保持距離而以為無傷?她說,我仰望,只為了反抗活著的虛無。但我寧願這樣解讀,正因為她太瞭解,活著只是看似虛無,所以她以一個仰望人類的星空的姿態繼續寫著字——求一個我們也許都是無名的,但卻是無比真實的證據。

我們都是無名的人,以同一張徬徨的臉,活在同一個混濁的時代。●

無名者 Anonymity|胡晴舫
出版|八旗文化
裝幀・設計|聶永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濫情萬歲,流動無罪,永遠的第三人 此頁面為純粹發佈作者動態消息,供?
View all posts